静夜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9 15:48:47
静夜思教学设计15篇

静夜思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静夜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夜思教学设计1

活动设计背景

1、现在正值冬季。寒风凛冽,腊月到来,紧接着就要过年了,跟孩子们恣意地想象年景,畅谈过年的欣喜。引出许多游子过年“过节”漂流外地的心结。描写这一景象的诗歌、故事也有很多,《静夜思》是选自语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较经典的诗歌,之所以选择它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叙事诗,它还有着一种引人入胜的情节,刻画出了季节的萧瑟、冷清,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愿望、学习兴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鸣。

2、利用本诗激发孩子孝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爱长辈。

3、以此谈论家中“唯我独尊”的现象。

4、计划过年。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的心境。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3、通过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使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入情入境的通顺、流利的朗诵诗歌。2、激发积累古诗的愿望,主动学习、积累古诗。

难点:基本理解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思乡情结。

活动准备

1、有关古诗的现代散文及古诗大挂图。

2、了解冬季植物、天气特点。

活动过程

1、边听音乐《静夜思》边进教室,感受歌曲的优美。

——歌曲里描写了霜、月光等景物,随着作者思绪飘动着,好美啊!

2、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清秋季节,你们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秋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呢?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凉风习习,让人倍感寒意,那么夜幕降临,李白独在夜里,从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师边朗诵散文边出示大挂图)

3、引出古诗。

(创设情境:教师模仿古代诗人大声朗诵古诗《静夜思》)

刚才老师在朗诵时,你听到了什么呀?(出示古诗大挂图)教师再次朗诵。

4、教师朗诵《静夜思》古诗,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哪一句古诗的意思你不懂呢?(请知道的幼儿告诉其中的意思,或教师可根据幼儿提出不懂古诗在现代散文中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幼儿进行理解。)

和幼儿一起来朗诵古诗。

再次一起来朗诵古诗。(提出要求:大声、慢、要有古代诗人的感受。)

教师小结: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寒意,给诗人带来了忧思。和幼儿一起感悟古诗朗读。

5、教师与幼儿试着再次朗诵,学会古代朗诵时的神态。(配乐)——小朋友可以回忆刚才教师模仿古代诗人朗诵古诗的样子,一起来模仿着进行朗诵古诗。

附: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注释:(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4]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学反思

古诗对幼儿是一种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种文学活动,但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对孩子来说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诗的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夹着现在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我运用幼儿已经学会的歌曲《静夜思》进行导入活动,让幼儿感受古诗很美,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在记忆古诗时,加上相应的动作,使幼儿能形象的进行记忆,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理解记忆。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静夜思》课堂实录评析

张老师音乐活动《静夜思》课堂实录评析(一)1.课堂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通过谈话引出古诗《静夜思》,结合视频理解古诗的意思。有效运用图谱,让幼儿把握古诗节奏,掌握休止符,体现三段的不同之处。音乐的加入,将古诗朗诵自然转化为吟唱,让幼儿感受古诗吟唱美的意境。乐器的加入,丰富了演唱的歌曲,使歌曲的演唱更圆满。

2.课堂的艺术价值如何?何以见得?

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将原本传统、难以理解的古诗转化、演变为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显现给幼儿。

3.提出课堂修改意见是什么?

有节奏的念形式较单一,建议适当加入肢体动作或音乐。演唱方式也较单一,可以使用轮唱,分声部唱。

1.课堂的效果如何?

这堂课的效果给人感觉环节更流畅,更体现了意境美,音乐的感觉更浓郁了。整个环节中对幼儿的能力培养体现了阶梯式的递进效果,从念到唱到演奏到合作表演,最后给我们呈现的是惊喜的效果。

2.跟第一次教学效果相比,改变了什么?

开头减少了啰嗦的引导语,直接进入主题。幼儿的合作表演是一个两点,单一的演唱形式被打破,使活动更显丰富,更有层次,幼儿的积极行提高了。

3.观看了两次视频教学,从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教学手 ……此处隐藏21658个字……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透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办法,而是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那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5)、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6)、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7)、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总之,本堂课是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为辅。透过读,说,写,演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整体的,生动的发展。这是一篇教育性较强的课文

静夜思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思、故、乡、低”,认识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写生字并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古诗?用你最美的声音背给大家听,谁愿意展示?

2、课外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古诗,今天再跟老师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

二、了解作者,知诗题。

1、他是谁写的古诗呢?(李白)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学生说,简介李白)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李白作的,题目是(板书课题,师板书学生说笔画),齐读课题(2遍)。

3、这三个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吗?(加一加,组词)

4、依次组词(安静)(夜晚)(思念)板书。用词语来记字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5、大家看“思”字,不仅要求我们认识,还是要求我们会写的一个字(打开书43页),仔细观察占格,在笔画上有什么地方是需要特别提示的(样子、位置)用你的眼睛仔细发现。(横中线、竖中线)特别的位置要特别注意。

6、范写(边写边强调),心比平时扁一些,给田让出位置。

7、练写展示(2—3个,评议)

三、初读古诗。

1、这是一首特别熟悉的古诗,就不自由读了,开火车读。注意读音,学古诗第一件事情就是读正确。(板书:正确)(开火车读、齐读)

2、诗读得很正确,但如果把生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床、光、望字卡贴黑板上)指名认读并组词。

3、这三个生字是我们这课需要认识的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关注音节,发现了什么?(都有ang)

4、再找找看,诗中哪些字还带有韵母ang。

5、如果仔细观察,在古诗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尤其在句子的末尾一个字,它们往往都有相同的韵母,诗人这样写,就是为了让这首诗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不信,我们再读读看。(齐读)

6、我们把这几个字再放在这里(霜、乡贴黑板上),“乡”不但是要认识的,还是要写会的生字。在本课中,乡可以和哪个字组成词语?(故,贴黑板上)

7、我们来写一写这组字,打开书,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故、乡”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的?

8、范写。强调“故”字部首。(攵,反文,一撇,二横,第三笔撇起笔在横的中间,要注意位置)

9、再观察“乡”,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起笔位置)

10、范写。(特别提醒大家,写“乡”字时,心里要有两个竖道,两条竖线起什么作用呢?帮你把乡字立起来。写时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两边要齐平,要这个字立起来。)

11、练写。(各写一个字,评议2-3个)

四、再读。

1、读诗除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板书),连词成句。

2、自己照着书练习,读出节奏。(自由读两遍)

3、指名读,读出节奏。(3个)

4、让我们渐渐走近诗中,齐读。

5、范读(举头、低头动作)

6、有没有随老师的朗读走进诗中?指名读,放慢一点。(3个)

7、有没有注意老师读的时候做了两个动作,什么动作?(出示举、低)

8、出示图片,猜分别代表那2个字?

9、不仅会认,还要会写。范写。(低)

10、练写低,评议。(写一个,评议2-3个)

11、想象动作,再读。(同桌互读,齐读)

12、学古诗,除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13、在安静的夜晚,李白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目光放到前两行,从前两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4、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夜晚,李白翻来覆去睡不着,睁开眼睛一看,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以为是那寒冷的冰霜,结果仔细一看,是月光。带着这样的想法,再读前2句。(指名读3个,齐读)

15、他站起来往前走,看到了明月,这时他想到了什么?(故乡)什么是故乡?(老家)有亲戚吗?谁在那里?

16、李白正是这样,看着这明亮的月光,他可能想到了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多想再看看他们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父母,多想依偎在他们的怀里撒娇啊!(齐读后2句)望着窗外的明月,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兄妹,他们会在做什么呢?(齐读后2句)

17、再来看看课题,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在静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亲人)

18、背诗。(齐背)

19、月是思念,月是故事,月是想象。带着这节课学到的、体会到的。再背古诗。(齐背)

五、拓展。

1、读李白其他写月亮的古诗,学着今天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意思。

2、指名读,齐读。(《古朗月行》前四句)

《静夜思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