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4-03-18 19:21:13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小学低年级年龄阶段的儿童,已完成了幼儿期向童年期的过渡,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特点,缺乏抽象性,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起点水平较低,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他们喜欢受到表扬,特别是老师的认可。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紧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给予孩子赞扬,给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恰当的多媒体教学,才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导致小学低年级的部分学生往往不大喜欢学数学。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学数学,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下架子,不以权威形象自居,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2)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能,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都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辩解,不把自己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学生。(3)多提供让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多与学生交流,多点表扬,多点赞美,多点微笑。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乐于学习,迸发出学好数学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玩一玩、剪一剪”的活动课上,我对学生所剪出的图形都给予肯定与赞赏,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把拼好的图形送给我,并表示会剪出更多更漂亮的图形送给我。这样每一位学生既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想深入地了解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尝试、体验。“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认知规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而不枯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整节课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舒坦,更好地在玩中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我常把数学知识融入猜谜竞赛、争章夺星、打扑克牌、找朋友、开火车等多种活动中,有效地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玩”起来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三、巧设悬念,让学生在疑惑中“思”数学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故意设置一些悬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思索。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一开始我便提出,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位小朋友,想认识吗?然后出示四张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继续问道: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不同?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学生都笑着摇头但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既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又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又如,在教学“分一分”中有这样一道题:将番茄、青菜、樱桃、苹果、黄瓜、豆角、辣椒、葡萄、萝卜等分分类。等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好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汇报,而是我马上提问: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越多越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有按水果和蔬菜来分的;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还有按大小分的。可见,恰当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欣赏中“悟”数学

人类通过视、听、嗅、触、味五种器官中获取信息,其中视觉和听觉器官在捕获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鲜艳的色彩、活泼的动画、优美的音乐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有效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金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当然,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多媒体教学来完成的。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上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悟”数学,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那么其中最为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时刻将现代化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融入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年龄、掌握知识的深浅以及其他具体条件,创造性地、灵活地把各种方法配合起来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对教学工常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主要从课前准备入手。课前准备主要有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认真阅读教师用书,把握新课程标准,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充分的教具。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除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外,还制作了0到10的数字卡片、圆片、三角形、小正方形、小旗子,10以内数的加减法算式卡片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些简易的教具边摆划边讲解,边讲解边摆划,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现实的物体数字化,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三是要课前一分钟侯课。课前一分钟侯课的好处是可以提醒和督促极少数好玩的、学 ……此处隐藏6878个字……小棒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凑十的方法,既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分解了本节课的难点。这样从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且印象深刻。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能得到相应的表现和发展。学具操作比教具演示的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中,要求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先请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图提问:“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吗?长方形的边有没有一样长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检验自己的看法对不对。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饶有兴趣的沿虚线对折比较边的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教师的的引导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思维训练中架起一座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的同时,发展思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将操作、语言、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

所谓交流,即将自己的想法、意见传达给别人,并让别人充分理解自己的想法意见。数学交流就是在各项数学活动中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以传递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为最终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活动。数学交流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数学思想的交流,也可以是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学法等的交流。数学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它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交流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单纯接收或是交流活动的被动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为数学交流提出了具体目标,把“会数学交流”定位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把日常语言和数学的的抽象语言联系起来,也有助于把数学思想的各种表达形式(实物的、图象的、记号的、口头上的、内心里的……)结合起来。它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有效的数学交流,不仅可以激活,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去仔细品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们有机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证明:数学交流对数学本身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依照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数学交流。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为学生创造交流情境与机会

学生的认知过程必然有情感伴随,只有以情为动力、以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才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加之低年级学生认知过程以事物的表象为主,以兴趣为动力。所以认识数字,设计问题时除了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积极有效地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这样课堂讨论交流才能在充满情趣、宽松且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先用“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观察和交流给学带来乐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然后追问“还有什么”,使学生会全面认真观察画面并带着任务去观察,最后“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并把自己看的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大家听,班上做汇报交流”。并把这种活动延伸到课外,“数一数我们校园里、放学后路上看到的,家里的一些事物,并把自己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到数校园内的到校园外的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观察和交流的机会,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就有交流内容,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二、重视动手操作过程的语言表述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信息)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输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进行表象加工,再通过抽象的认知过程才是认知的全过程,才能使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例如:我们教学数的组成时,让学生动手用学具分一分并把自己分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并总结出有多少种分法。如6的组成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或自已喜欢的图形分一分,同桌为一组,“你分我说”或“我说你分”: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等。或者说3和3组成6;2和4组成6等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我说你分,最后把每一种分法都写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又如左边摆4个红色三角形,右边摆2个蓝色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求,为什么这样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出来:第一种方法用数,怎么数,按什么顺序数,数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把右边和左边的个数合并在一起,求出一共是多少,用加法2+4=6计算出结果。这样在交流的进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又学会了知识。

三、把握住“生成”,让学生有充分讨论沟通的机会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或大胆质疑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及时抓住这些“话”、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会使课堂出现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别是学生所问的内容涉及到教材重点或者极有探讨价值时,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图形的认识”一课中,老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给学生认,有个同学就提出上圆小、下圆大也是圆柱吗?就这句话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是个会观察,很聪明的孩子,同时拿出两个上下圆一样大和上下圆不一样大的图形让大家对比、观察、实践并放在桌上滚动让学生观察讨论:那一种是圆柱,圆柱要具备几个条件等,先同桌之间讨论沟通,最后学生和老师沟通总结得出结论。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同他们的语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复述整理,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